哈喽大家好,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意义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戚继光纪念馆位于哪儿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戚继光纪念馆在哪里
1、戚继光纪念馆在省台州市振扬门北侧。
2、戚继光纪念馆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坐北朝南。位于省台州市振扬门北侧。大门南向,正对振扬门,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四柱斗拱飞檐碑亭,亭内分别立忠字碑,二字相向,碑高3米,宽1米,碑背分别镌刻戚继光生平和戚景通生平。
3、水师府为二进式院落,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联结。正厅、厢房皆单檐,琉璃瓦覆面,脊置六兽,皆有前明廊连于回廊。正厅屋面开山,厢房屋面歇山。
4、整个纪念馆展厅内容以展现民族英雄戚继光保国卫民,戎马一生。水师府为二进式院落,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联结。
5、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自幼读书练武,十七岁袭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曾专任山东海上防御倭寇之职,后调任浙江台金严参将等职,屯驻海门卫。在台州四年,转战台州各地,历经桃渚、海门、新河、太平等战,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胜利,大创倭寇。
6、又四年,在讨平福建、广东的倭寇后,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扫清了持续二百多年的倭患。海门人民为纪念戚继光的抗倭功绩,明代即于城隍庙戚家军驻兵处建立戚公祠,奉以香火。
7、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保护文物古迹,多次拨专款维修,于1987年1月戚继光纪念馆正式开馆。
8、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戚继光纪念馆
二、戚继光纪念馆票价多少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振扬门北侧,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南向,正对振扬门,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四柱斗拱飞檐碑亭,亭内分别立忠字碑,二字相向,碑高3米,宽1米,碑背分别镌刻戚继光生平和戚景通(继光父)生平。水师府为二进式院落,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联结。正厅、厢房皆单檐,琉璃瓦覆面,脊置六兽,皆有前明廊连于回廊。正厅屋面开山,厢房屋面歇山。整个纪念馆展厅内容以展现民族英雄戚继光保国卫民,戎马一生为主线。
三、台州戚继光纪念馆作文400字
1、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戚继光驻兵遗址。一走近,一座鲜红的拱形大门映入眼帘,顶上由能工巧匠雕刻成的两条巨龙,虽然破旧,可也栩栩如生,这可是有着三百多年悠久历史的伟大建筑呀!她的每一处,都有着历史的沧桑。
2、迈进大门,是一个不大的花园,我不禁肃然起静。大门后面写着“东南屏障”四个金雕大字。两根高大的松柏屹立左右,显得很苍翠。屏障后面有一架用石板铺成的拱形小桥,桥栏上有8根黑白相间的石柱子,每根柱子上都蹲着一只古色古香的石狮子,它们的眼睛看着前方,好像是守卫着这座桥,又好像在欢迎来往的游客。穿过石板桥,两幅对联令人刮目相看,其中一副是这样写的:名播千秋照典籍,身经百战著勋功。
3、穿过横栏,中央有一块用红木做的屏风,上面刻着戚继光挥笔写下的《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我想,这就是戚继光戎马一生的写照吧。沿着石板铺成的小路,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大天井,两旁各有一个荷花池,水清澈见底,水里有几条红鲤鱼,鱼鳞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这里显得越发幽静。
4、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一座仿古建筑――大殿。哇!大殿好美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戚继光的塑像,只见他身披朱红色的战袍,手持银光闪闪的宝剑,双目沉着而冷静地凝视着前方,也许他正面对像潮水一样蜂涌而来的敌军,指挥若定,显出了一个大将军的风范。塑像上方,有一块用镏金做的匾额,上面由著名的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的亲笔提名:威镇海疆,那四个苍劲而坚韧的大字。
5、接下来,我们又去参观了各个陈列室,那里摆放着一些军用物品,有战略军事图、敌人数目统计图等等,更令人称奇的是那里放着一支用毛竹杆做成的长枪,遥想这支长枪,跟着戚继光南征北战,不知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6、这次参观,让我更深地了解到了戚继光一一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
四、戚继光纪念馆位于哪儿
1、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振扬门北侧,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南向,正对振扬门,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四柱斗拱飞檐碑亭,亭内分别立忠字碑,二字相向,碑高3米,宽1米,碑背分别镌刻戚继光生平和戚景通(继光父)生平。整个纪念馆展厅内容以展现民族英雄戚继光保国卫民,戎马一生为主线。
2、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世袭登州卫(今蓬莱)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为人刚直,畅晓边事,治军严明,历任备倭、戍边要职。戚继光继承父业,一生备倭浙闽,镇守蓟门(今天津津蓟县),勋劳卓著。曾自为诗云:“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3、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任浙江都司佥书,不久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嘉靖三十五年(1556)9月,倭寇800余人侵入龙山所,他率军迎击,接敌没几回合,明军怯战,纷纷溃退。危急时刻,戚继光纵身跃上一块高石,-三箭,将3个倭寇头目射倒。倭寇见状,仓惶撤逃。
4、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从浙江义乌群山之中招募勇敢的农民和膘悍的矿夫共3000余人,采用营、官、哨、队四级编制方法编成新型军队。队是基本战斗单位,队员按年龄、体格分别配备不同的兵器,作战时,全队队员各用其所长,配合作战,攻守兼备,进退灵活。这种战斗队形能分能合,人称“鸳鸯阵”。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这支新军队伍很快成为军事劲旅,人称“戚家军”。
5、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皆,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倭寇们心惊胆战,给戚继光取了个名字叫“戚老虎”。次年夏,率戚家军南下福建,荡平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嘉靖四十二年(1563),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人取得平海卫大捷。次年,升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两府。是年11月,倭寇2万人围攻仙游,戚继光“用寡击众,一呼而辄解重围;以正为奇,三战而收全捷。”从此,戚家军威振中国海疆,倭寇望风而逃,危害已久的倭患终被荡平。
6、隆庆二年(1568)五月,戚继光被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军务,领兵镇守北部边关。他到任后,根据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创建了以火绳-为主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缁重营,并使各营成为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协同作战的合成军。同时,在旧长城的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原有的边墙,在重要地断修筑重城重墙,并在长城沿线创建了空心敌台,从而真正建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强防线。他在北方御边的16年,“边备修饬,蓟门安然”。
7、万历十一年(1583),因遭朝中权贵排斥,戚继光被调到倭患早已荡平的广东任镇守,郁郁不得志,三年后即告老还乡,回到山东蓬莱。万历十六年(1588),逝世于蓬莱故里。
8、戚继光在40多年的戎马涯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或在东南沿海扫灭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练兵御边,使蓟门安然,堪称一代爱国名将,被誉为我国“古来少有的一位常胜将军”,而且在军事理论上颇多建树,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兵书,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9、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出生。父景通,历官都指挥,曾署大宁都司。戚继光自幼学文习武,17岁时父亲去世,袭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倭寇不断侵扰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曾写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升署都指挥佥事,对所属3营25个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巩固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轻易来犯。戚继光详细信息++
关于本次戚继光抗倭的意义和戚继光纪念馆位于哪儿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