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消费2024(没钱消费)

可爱的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今年消费2024和没钱消费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今年消费2024以及没钱消费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国预计从2024年开始进入高收入阶段,你觉得靠谱吗

1、我觉得不靠谱,不是不相信中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实力,是按照中国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科研能力,在2024年很难进入到高收入阶段,我认为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2、一、目前来说中国的GDP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确实很高,但是中国国家很有钱吗?中国人民有钱吗?有钱的还是少数人,各大城市GDP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楼市的生产总值占比较大,过去的十年期间实体产业逐渐衰落,唯独房地产行业蒸蒸日上,受经济整体环境的影响,上市公司青海华鼎卖9年机床亏了1500万,结果卖了12套房子赚了2000万,这种脱离了实体产业发展的王国能够一直飞速发展吗?我觉得很困难,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维稳,只要保持住现在的现状已经很不错了。

3、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又占比觉大多数,因此想要在未来六、七年内实现高收入阶段不大可能,这对中国领导人绝对是一个极限挑战,现如今全球经济形势都不乐观,很多行业都不景气,各城市都有很多企业在亏损状态,僵尸企业也是越来越多,最近两年能够维稳企业的发展,保证工人们能够失业我认为就是企业和工人们最大的期望。

4、总之,还是希望在2024年中国能够进入高收入阶段,当然是越早越好了,国家只要调控好房子让年轻人最好的二十年别再背负一身的房贷就好了,只要人民生活稳定,能够看的起病就是人民最大的幸福生活了,收入再多赶不上物价上涨,经不起高额的医疗费还是没用,国家要富裕,人民也富裕,希望那一天来的越早越好,希望穷苦的人民也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首次!中国汽车产销双超3000万辆!2024年还要增长

1月11日,中汽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3000万辆,累计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产销总量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

其中,2023年12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7.9万辆和315.6万辆,产量环比下降0.5%,销量环比增长6.3%,同比分别增长29.2%和23.5%。

回顾2023年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整体市场销量呈现出“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

“2023年初,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春节假期提前、部分消费提前透支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恢复相对滞后;3~4月,价格促销潮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汽车消费缓慢恢复。5月份之后,汽车市场整体恢复,尤其是下半年恢复超预期。”陈士华解释称,2023年5~10月,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加之地方购车促销活动等措施延续,市场需求逐步释放,“金九银十”效应重新显现;11月以后,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叠加年末车企冲量,汽车市场向好态势超出预期,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展望2024年,中汽协方面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预计为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预计为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1150万辆;汽车出口预计可达到550万辆。

2023年国内车市的良好表现,离不开乘用车市场的恢复和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截至目前,国内乘用车销量已连续九年超过2000万辆。

“202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竞争加剧,同时伴随市场日趋回暖,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市场形势逐渐好转,回归正常节奏,有效拉动了汽车增长。”陈士华分析称,从各月销量情况来看,乘用车市场开年受到政策切换与价格波动影响,但在中央和地方促销政策、轻型车国六实施公告发布、多地促销活动、新车大量上市等因素共同拉动下,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半年累计实现较高增长,下半年持续走强,年底再现市场热销现象。

在市场整体增势中,中国品牌乘用车扮演着重要角色。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市场份额达到56%,提升了6.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产品市占率达到49.9%。这意味着,每售出两辆中国品牌乘用车中,就有一辆是新能源产品。

在陈士华看来,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增长,首先得益于出口增量和新能源产品热销的贡献。“中国汽车品牌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很快,推出的产品得到了认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厚积薄发,不断积累经验,完善产业链,抓住了产业转型的机遇。”陈士华认为。

2023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消费市场需求回暖、各项利好政策拉动等因素影响,谷底回弹,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3年,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快速增长。其中,2023年12月,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6.6万辆和36.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5.7%和0.4%;同比分别增长41.7%和25.1%。

“近些年来,我国商用车市场销量跌宕起伏。2020年,受国Ⅲ产品淘汰、治超趋严以及基建投资等因素拉动,商用车市场大幅增长,产销达到峰值;随后2021年市场需求出现下降;2022年跌落谷底,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商用车市场实现了谷底回弹。”陈士华表示。

在车市大盘整体向好的大背景中,新能源车和出口形成的双动力,无疑是最亮眼的底色。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出口再创新高,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商用车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32.2%。分类别看,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70.7万辆,同比增长52.4%;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2023年,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上汽集团以109.9万辆的出口成绩领衔,紧随其后的是奇瑞和吉利,出口量分别为92.5万辆和40.8万辆。而从增速来看,比亚迪出口25.2万辆,同比增长3.3倍;奇瑞出口同比增长1倍;长城出口31.6万辆,同比增长82.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1~11月,我国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中,俄罗斯、西班牙市场表现较强,同比分别增长5.5倍和1.3倍;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泰国和英国。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的高增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市场的增量。整体来看,有将近80万辆的出口量来自俄罗斯市场。这是一个机会市场,中国汽车企业把握住了机会,取得了全年近500万辆的出口成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总体来看,中国车企的产品竞争力非常好,正是因为中国车企能生产出满足海外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海外市场消费者才会接受和认可中国汽车产品,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不过,真正的出口和真正的国际化,还是要通过在海外目标市场直接生产来实现。相信随着中国车企不断融入海外市场,建设体系能力、服务能力等,中国的汽车出口仍旧能够保持优势。”

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表现依旧强势,保持产销两旺势头。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占商用车产销的11.5%和11.1%;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占乘用车产销的34.9%和34.7%。至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九年居全球首位。

在新能源汽车近950万辆的年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贡献了120.3万辆的成绩,出口增幅达到77.6%;而新能源汽车国内年销量则达到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

此外,202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571.5万辆,同比增长9.9%,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5.4%;而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824.1万辆,同比增长47.7%,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6.8%。

“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包括延续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乡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呈现3%以上的增长。”中汽协方面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NBD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2024年国家政策重点发展方向

2024年国家政策重点发展方向:稳增长:两次提及“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被置于更突出位置;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产业政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1、稳增长:两次提及“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被置于更突出位置。

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中央在年中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充分表明中央已经把恢复经济总量平衡问题视作当前经济运行的首要工作。

可以预计,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中央将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2、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明年财政政策的基调是“加力提效”,将力度和规模置于效果之前,体现出比今年和去年更强的稳增长取向。这意味着,明年财政支出力度将更大,赤字规模和专项债总和仍会保持一定强度,同时财政支出将保持一定强度,带动总需求回升。

在操作方向上,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侧重点会从投资拉动为主,逐步向以消费拉动为主转变,以消费带投资、促投资,形成消费、投资并重齐动的新发展格局。

3、产业政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会议还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明年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有助于更好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优化产业政策,预计明年的产业政策会进一步聚焦关键领域。

发展数字经济是明年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发挥我国市场规模、人力资源和金融体系优势,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4、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5、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OK,关于今年消费2024和没钱消费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